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634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99集(下)心即是境,境即是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19 09: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谈见分与相分- 第99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统一的角度来讲,不管是见分还是相分,它都是一体的,都是一心。



有时候是外心起作用,有时候是内心起作用。外心是起作用变化的条件, 而内心是起作用变化的根据。



举个简单例子,两个朋友因为某些事情经常争吵,那么到底要不要好下去?外相就是告诉大家“吵架,吵架”;内相就是,“哎呀,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只是一些观点不同”,最后你的内心不会起根本的变化,也就是说两个朋友可以交下去。外面的条件再吵再闹,自己认为这个没关系,“我们还是好朋友”,这就是你的内相。



所以见和相,实际上就是心在作,是心为一体。



你的外心看到某一件事情的颜色、形状,或者观点,或者大小,或者眼睛看到这件事情很糟糕, 耳朵听别人说“哎呀,这多难为情,大家都在讲我”,这是视觉部分,只是你的见分和相分的一部分。



真正改变你的,还是自己内心的主观部分,你认为这件事情重要就是重要了,所以别人跟你讲再多的恶言恶语,说这个事情怎么样,你心不引起重视,这件事情不会重视。就像很多过去车间里的人去跟厂长说:“厂长,车间漏水很严重。”厂长不重视,这个事情不会重视。



厂长说:“哎呀,这怎么可以?”那马上这件事情重视。实际上就是一心,见分和相分都是属于一体的。



所以就像做梦一样,在做梦还没醒过来之前,我们人会本能地以为我们见到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我们认为这件事情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心理学讲,今天做了一个好梦,到某个地方去了, 很开心,那么你在梦中就认为这是存在的东西;实际上当你梦一醒过来之后,梦中所见到的开心的事情和所见到的境界全部都去除了,没了。那么这个梦和你没醒之前,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你想想看,如果梦没有延续下去的话,那你就醒过来了;如果这个梦能够延续下去,让你一直很开心,那你就在这个环境中非常开心,也是你自己的“见分”。因为你的见解让你开心了,认为这是真的,就开心了。



相只是一种显相,让你理解、让你知道。举个简单例子,你看见这个人一直盯着你看,你觉得他很喜欢你,你只要有这个相分,用你自己的见分去理解它,“我见解他是喜欢我”,你就会产生一种欢喜,这就是辩证,就是一种心理学。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笑话,说一个男的脸上皮肤长了很多麻皮,不知道找了多少女朋友,人家都不要他。结果有一天,人家给他介绍了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这个老师跟他见了面之后,那个男的就跟她说: “你明天还能再出来我们见面吗?”那个老师说:“好啊。明天晚上好吧?不要太晚,天黑之前吧?5 点钟。我们还在老地方见面。”那个男的欣喜若狂。实际上心理学上讲,他的心意得到了满足,他看见了这个相,就是耳朵听见了人家要约他,眼睛看见了“她看见我满意,明天晚上再见面”,这个相分跟他的见分,就是“我认为她还会要我”。等到第二天,天还没黑, 老师带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过来了,那个男的一看她:“你把这么多小朋友带过来干吗?我们谈恋爱……”那个老师不理他,就冲着小朋友说: “小朋友们,大家把头抬起来看看这位叔叔。”孩子们看了之后,老师说: “你们如果现在不肯打预防针,以后大起来,就跟这个叔叔脸上长麻皮一样。”



他这个相是他误解的相,没有理解的相;分就是他内心的分别意识产生了错觉。



这就是心理学,他是直观意识,没有曲折——曲观意识。


所以师父告诉大家,



佛陀告诉我们,外相可以影响你的内心,也就是你的心在动,你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动,你没看见的也是在你的心中在运作。



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心生则境生,只要心生出来了,境界就生出来, 你今天烦恼生出了,你就有了;心灭则境灭,你今天想这件事情没有了, 它就没有了;境生则心生,你看到这个环境,你的心产生了一些想法了, 那么你的心就生出来了;那么境灭了则心灭。



举个简单例子,晚上在很远的地方,你们听不到声音的,突然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车开过来,农村很暗, 根本没有灯的,你看很远很远的地方,这个汽车只有一盏灯,因为另一个灯坏掉了,你看见一盏灯很远,忽忽悠悠的,而且因为汽车开的时候路边还有很多树,所以这个灯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你可能会心里产生“哎呀,是不是见到什么灵性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汽车一盏灯,经过很多树木,它是一闪一闪的——这就是你的心在生。等到它开到你面前,“哎哟,一个灯的汽车”,境没了,心也灭掉了。



你今天对这个人的恨也是这样:你恨他,等到他跑过来跟你说“这件事情不是我讲的,是别人讲的,你不要误解我”,你这个境就灭掉了。



所以人的心,佛说“心即是境,境即是心”:环境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是环境。



所以当我们去注意这个世界上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可能还在。



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我们的心就会动;我们的耳朵听到了,我们的心又会动。所以叫“无见就会无感觉”。



所以不要去看到,心无罣碍,不要去听别人讲,你就有虚空的感觉,心中有虚空。



而虚空的感觉,时间长了,在你的心中就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环境,那就叫空境。



空境虽然不像红尘中的色境——今天看见这么多 party(聚会),这么多人,这么多商铺、霓虹灯,很开心,但是空境就是心中的一种高尚的境界。



因为经常心空的人他不会有烦恼,而在红尘当中滚滚的人,他的烦恼不离身。



所以我们情愿要修心修到空境,那种境界才是日后超脱六道的根源。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防失联、更多精彩【点击】下图


防失联【点下图】安装慈爱心灵APP



【点击下图】进入【一口气】看完/听完【热门大合集】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9 00:18 , Processed in 0.0758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