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599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32集(上)行、住、坐、卧,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之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1 09: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观念,净念,无念 - 第32集(上)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学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放下。



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我们身体放下了,但是心灵还没有放下,罣碍很多,因为心灵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红尘和五欲六尘。



要变得心中无染、变得寂静,就要有光明心。



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有为而无不为,这样就进入了空寂和妙察智,就等于让人间的一些警觉、感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之中。



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你就离苦得乐了。



在这里,师父跟大家稍作解释。“有为而无不为”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了好事,学佛了,不要去纠结在“我学佛了、我做了好事”中,做了就像没有做过一样,那么心中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会慢慢放下。



举个简单例子,你对别人好过了,没有必要把它记在心中,因为别人会感恩你。



把曾经对别人的好处记在心中,就会等着别人回报;如果等不到回报,你的心就会非常痛苦。



所以不要去专注它,很多时候要放松,每天做什么事情,都要融入觉性的光明,认为“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做的”。



本觉就是觉悟的光明心,



比方说,有觉悟的人为别人做点好事,“那是应该的,帮助别人说明我们还有能力”,这就是觉性,而不是说帮了别人,就要等到别人的回报;整天等着回报,就不能离苦得乐。



所以要经常观照自己的念,就是“观念”。人间经常讲,“观念好不好、观念对不对”,这就是关注自己的念头,然后产生的正念就是你为人处世的正确的观念。



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在于心念不一样。



学佛人总是为别人,总是想着怎样救度众生,怎样做好事不留名,怎样慈悲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不是做了一点好事整天生怕别人不知道,喜欢自吹。实际上,这就是你的明觉和明察。



自己做点好事马上就觉悟,“我应该的”;心里很明白,做一点好事马上就察觉到“我不能有骄傲心,我本来就应该为别人做的”,叫明觉明察。



经常有明察明觉的人,正念现前,就会努力地观照自己。



观照自己就是经常关注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内在与外在的观念。



内在的观念是什么?就是心里想的,别人不知道的,内在的“观”——看到而产生的念头。



比方说心里想:“我凭什么对他好?”有观吗?产生的念头“我没必要”,那就叫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观念呢?看到这个人很可怜,很想帮助他。外在的观念和内在的观念,都要修正,都要正确。



凡夫不管自己的心,并且管不住自己的心。



外面一看,应该帮助这个人的,但是心里想“我自己还没帮助好自己呢”,意念由内在的观念取代了外在的观念,那么这个好事就没去做了。



所以要懂得,我们不能随着世俗红尘中的观念而随波逐流,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样沉浮,实际上都在你的内心。



佛菩萨让我们的心念要注意几个关键重点,记住怎样修正自己的心:要常问自己有否贪心?做错了多少?今天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情?恨过多少不该恨的人?心散乱吗?今天有没有宽大的胸怀?今天心是不是精进了?今天有多少次因为杂念影响正思维,而你用自己内心的观念来解决它,解脱了自己不正的观念?



所以菩萨让我们常观自己的内心。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10 03:35 , Processed in 0.0837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