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01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18集(下)不学佛,你就是个“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7 09: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克服心魔 正信正念 - 第18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我们做人,不管是否有名有利,不管拥有财富还是贫穷,永远不要因为一件小小的争执而远离你的佛友和亲朋好友,因为这些小小的怨恨在你心中会使你忘记别人曾经对你有过的恩情。



不学佛,你就是个“人”;学了佛,你就是“圣人”;能够开悟,你就是“菩萨”;如果能够正等正觉,而且彻悟了,那你就是“佛”



学佛的人永远不要去犯人类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敢承担圣人的心和拥有菩萨的慈悲心。



我们学佛人要学会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一样的人,你的日子反而会好过,不会过多地去后悔。



多听听别人的,就会改变自己,就会减少生活中的痛苦。



要学会容忍,才能改变别人,因为很多人执著于改变别人,每一天都想去纠正别人,而给自己造成明天更多的后悔。


师父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中可以听出很多的人生哲理。


从前在一座茂密的深山中,在一棵大树上,有一只叫拘耆的老乌鸦生了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它非常喜爱它的小乌鸦。老乌鸦拘耆常在深山丛林中玩乐,日子久了,它居然和树林上的一只猕猴做起朋友来了,它们的友情非常深厚。游居在附近树林中的毒蛇每天窥探着老乌鸦生的那几只可爱的小乌鸦,常向那棵树上凝想着,如果哪一天,等老乌鸦和猕猴不在的时候,它就有机会去把那些小乌鸦吞食掉。


有一天,老乌鸦出去寻觅食物,猕猴也上山采摘果实,毒蛇察觉良好的机会到来,立刻爬进了乌鸦的窝里,把几只小乌鸦快速地吞食,就游走了。老乌鸦辛辛苦苦地觅食回来,一进巢,只看见几根小羽毛和一些血迹,于是突然意识到它的小乌鸦被毒蛇给吞吃掉了,心痛异常,哭得非常难受。老乌鸦想要为自己的孩子报仇,但又不是蛇的对手,因此它更加地悲痛。


这时候猕猴采果回来了,见状大惊,就问老乌鸦:“你为何这么伤心?”老乌鸦告之小乌鸦被毒蛇吞吃的这些事情。猕猴听了非常气愤,怒骂道:“恶毒的毒蛇,丧尽天良,专门以杀生为业,游闲偷懒,不务正业,看到比它弱的就张牙舞爪,吞食弱者。可悲的弱肉强食啊!”猕猴非常有正义感。猕猴同情安慰了老乌鸦以后,毅然对老乌鸦说道:“毒蛇太可恨了,我当为你报仇。”说罢跳跃而去。


猕猴走了不多远,就在树上看见毒蛇在地上游闲地蠕动着,它心中想道:“可恶的毒蛇,你竟残忍地吞食了我朋友的孩子,我今天非和你拼个你死我活,否则决不罢休。”


于是,猕猴以敏捷的身体跳到了毒蛇面前,扰乱了它的前进。毒蛇见状大怒,奋身来缠缚猕猴,敏捷的猕猴一个箭步跳跃过去,并再一跃上前,用力把蛇头抓住,拖到一块粗质的石头上,奋力地去磨擦,毒蛇终于头破血流,一命呜呼。猕猴把死蛇掷到山坑中,然后欣然离去。老乌鸦见大仇已报,心中大感安慰。


当时佛陀知道这件事情之后,说道:“正义的猕猴,它是菩萨的化身,为去除毒蛇,不让它残害其他的弱小生命而牺牲自己,为了保护众生的生命,宁可造杀业堕落。”


这个故事大家要仔细听,非常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活在世界上,修心的人可以学小乘戒律,是绝对不杀,但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是什么?不是执法不化,是宁可自己堕地狱,但愿众生得离苦,所以伟大的菩萨的精神,那才是真正的救度众生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无数条毒蛇天天在伤害我们的心,伤害我们的肺和胃,伤害我们的智商,伤害我们的能量,我们要用心中的正能量,像猕猴一样,把自己心中的恶魔一个一个地给清除掉。



我们要清除自己心中的魔障,我们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心,更要把伤害自己内心的魔赶走,要把它打掉。



帮助别人、救度别人不怕自己担业,那就是菩萨大乘佛法的精髓。



希望大家能够先好好地自修,把自己修好了,同时一定要学会救度众生,这样才能离苦得乐。


今天给大家《白话佛法》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一次再见。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11-10 02:03 , Processed in 0.0805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