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心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231

美图新视频【师父说白话视频】第27(下)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4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白话视频 | 美图笔记】

无所住而生其心 - 第27集(下)

本集原版视频

【看师父说白话佛法】视频合集





我们做人也好,学佛也好,第一,要行善,第二,要有念经行愿的愿力,否则会伤及自己。



救人要能够让自己生出慈悲心,生出慈悲心之后,菩提心也会自然生出。



很多人问师父,菩提心和慈悲心有什么区别?你们告诉师父,有区别吗?一定有。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一个人要有菩提心,必须要有慈悲心。



你不慈悲,哪能发起菩提心呢?有慈悲心,要度众生,只有成佛才能有能力去度众生,所以当下你要发起成佛成道的决心,就要先拥有菩提心。



所以大乘佛法把菩提心作为动力,才会修戒定慧,六度万行,最终修成圆满的佛果。



在你修成佛的这条路上充满着菩提心,因为没有菩提心的愿力,没有大慈大悲心的基础,没有悲愍一切众生的愿力,你是修不出菩提心的。



我们经常说广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它有两大要素:一个是悲,还有一个是智慧。



菩提心是大慈大悲大乘佛法的根本。


师父跟大家简单地讲一讲,慈悲和智慧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拥有菩提心。



为利益众生而成佛,这句话就包含了慈悲。



如果一个人不能利益众生,他就没有慈悲心和智慧两层含义。



所以我们成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为别人想就叫慈悲。



如果我们离开了众生,我们就丢舍了悲心,我们就等于舍去了佛果,就是没有智慧。



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一切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



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佛果,才能学会布施、持戒、安忍。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修心要学会修实修,实修就是道场。


证悟空性就是我们非常珍贵的无上菩提心。



为什么学佛人经常说要证得无上菩提心?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



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都没有想法,不为什么而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



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



《金刚经》中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



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



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



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


师父希望大家一定要懂得,我们学佛做人多行善,福报自然就增加得快,所以做善事也是最重要的,要欢喜地去做。



很多人做善事,一般都是“哎呀,我要做点功德了”,要非常欢喜——我今天拖地板拖得非常开心;我今天念经念得非常法喜;我今天听课,觉得无上的菩提心在心中,因为我学了更多,我可以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只要你把这个思维——大乘佛法这种慈悲心的思维展开了,展开得多高多远,那你就是无量无边,就拥有了无量无边的功德。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功德,一个善事可以成为一个功德,同样,一个人做了一件很大的善事,它也会变成福德。这就是你的境界用有所住心去做还是无所住心去做,这就是我们人心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希望大家的菩提心自然地生出,不为功德去做,懂得放下,做了就放下,不去斤斤计较人间的烦恼,体悟人生无我的境界,这就是你学佛的基础。



返回上一篇

学习下一篇


白话佛法学习 - 书籍、音频、视频全了



*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

                               




·

文章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慈爱心灵

GMT+8, 2024-6-8 10:49 , Processed in 0.0735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4

© 2001-2020 慈爱心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